自由的反面,是放逐?自由是主动选择的状态;放逐,是被动的失去归属的状态。放逐的人表面上拥有行动自由,但是内心可能感到漂泊和失落,甚至某种程度上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。被放逐的人,会感受到无垠,似乎是一个世界的旁观者。
自由,有限的自由,镣铐
自由一般与束缚相伴相生,像“戴着镣铐跳舞”,安德烈·纪德说过的这句话,我很喜欢。他用这句话描述创作和艺术的过程,是在限制和规则中找到一种自由的表达。我认为,这句话在很多领域都适用,非常形象。
享受自由的时候,我们在规则与边界中找到自己能适应的节奏,但是,一个无形的限制始终存在,它不是固定的范围,而是可以扩展或收缩的罩子。这个罩子,是自我要求、环境压力、他人的期待、道德、法律…有自我要求的人,需要在有限的空间,把舞跳的精彩,他们需要慢慢地,找到自己的舞步,舞伴可遇不可求,舞伴,只能陪我们完成段落,无法完成全篇乐曲。
风,鸟,选择
风带来轻盈,也代表变化、不可捉摸。鸟在风中飞翔,自由却也受限于风的方向,必须顺应它、驾驭它。自由的另一层含义,或许是:自由中包含选择,但选择又带来了限制。不做选择,虽然不会被限制,但是,就不算行使自由;做了选择,意味着被迫接受限制,但是享受自由。鸟飞翔意味着离开地面,代价是失去安稳,虽然景色很美,但是风险也很大,它可能遇到恶劣天气、迷路,甚至被敌人吃掉。
重,轻,能承受,不能承受
拥有选择和自由固然美好,但自由也带来了承担的重量。如果仔细品尝自由,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,因为做了选择,就要承担结果,如果看不清前路,就要自己摸索方向,就像探险者,有时候,恐惧和孤独会令人停下脚步,蜷缩在地上,不敢继续前行。
压力,无重力
在压力中,我们感到承受很重的负担,感到被动,被迫前行,甚至违背内心,像个齿轮、npc,麻木不已,感觉漫长、无止境的无意义。但无压力又是另一种空虚,没有土壤的植物,漂浮在海面的塑料袋,没有组织,对地球没有帮助,甚至有害。被抛入无重力的状态,看似无拘无束,却没有家,不知道自己正在飘去哪里。
自由,是一种概念,需要程度来细化对它的感受和理解。压力和无重力,都不是人们真正向往的自由。
人生不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吗?在规范中,追求一种自由的生活。因为有限制,才令人不禁探索,如何在约束中,找到自己的空间,告诉世界“我是谁”。如果同时弹响所有的琴键,是完全不好听的。有了节奏、音符的限制,才有旋律,才有秩序,才好听,才有意义。
彻底自由的状态是怎样的
这是一种理念上的、理想化的境界,没有绝对的状态。就像绝对的“圆”只存在于理念中,物理世界的所有圆形物体,都只是对“圆”的理念的模仿。彻底的自由,也有多面性,在心灵上,不被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情绪、欲望、担忧左右,心里的一滩水,完全止住,似乎是宗教中的“解脱”和无欲无求。彻底的自由还意味着,完全不受社会规训、道德准则和人际关系限制,完全的随心所欲,但是这种状态不存在(稍后会解释)。彻底自由还意味着从所有观念中解放,没有身份、成就、失败、欲望、恐惧、时间、金钱,没有“我”。
人们真正渴望的,是绝对的自由吗?
规范和期待,是人们本性中就会喜欢的吗?被约束,是被迫的,还是主动选择的结果,还是只是一种结构性的必然,并没有人在尚未有任何约束的环境中生活过?比如原始人的部落也有老大,也有规矩,原始人们必须遵守,违反的话,就被放逐,自生自灭。婴儿在肚子里,也是物理上的约束,如果不存在这种约束,母亲的养分就无法输送,如果不共生依存,生命就无法延续。如果不合作,所有人自力更生,社会资源就不能交换,就会有人饿死。如果没有契约,资源就会被拥有绝对武力的“强者”垄断,而且这个“强者”丝毫不能放松警惕,不能睡觉,因为,他处在所有人之间敌对的状态。
遵守规则是生物生存必然的选择,追求一定程度的自由,却只是人类必然独有的。
绝对的自由、规范与约束,看似对立,实际上彼此依存,构成了人类生活的结构性基础。人的矛盾和复杂性在于,渴望自由,但是又需要安全感(求生本能)、归属感(自我价值与认同)和稳定性(风险管理)。
自由与安全,似乎是一个天秤,如果失衡,就导致两个概念都不被人们追求。自由,似乎是安全感和稳定性的代价,虽然人们不是完全交出去,但是需要交出一部分,来换取他们想要的。遵守法律、纳税、遵守道德、上学放学、上班下班,是多数人的轨迹,人们在最初无意识的情况下,被投入这个循环,或者说“局”中,边沁有个类似的学说,全景敞视监狱的设想。
如果我今天跑到山洞去打坐,扔掉手机,我3天就会很饿,很渴,接下来就会死亡。如果我带上食物,我就是在接受别人的生产价值的帮助,我就是在把自己纳入社会结构的协作框架中,物理上,我也还在呼吸,如果不吸入氧气,释放二氧化碳,我就无法让心脏持续跳动,我的脑很快会因为缺氧而死亡。无论是社会层面,还是生物层面,放弃合作和交换,就等于放弃继续让生命体征持续,关于意识存在的问题太复杂,这篇不展开。总结来说,我不能不依靠外界,只专注在“我”的无他状态中。修行者们的意识脱离,也不能持久。
怪咖
出格的,不遵守规范的人,甚至主动脱离群体的人,会让人讨厌,因为,他们的行为不符合常识。规范和规则是集体出于共同利益达成的共识,带来安全感和对事物发展和结果的预期。如果有人不遵守,其他人就会感到安全感和稳定性受到威胁,出轨的人,打破了对彼此行为的预期,使人不确定如何继续应对和信任对方,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。
出格的人,无声中暗示了对群体规则的否定。他行为不规范,主动脱离群体,让群体觉得自己的规则和价值观被质疑,甚至感到被冒犯,从而将不受规矩的人视为威胁的存在,需要斩除,或者同化、收编。
社会的层级结构,比如父子,老板和员工,老师和学生,国家和个体,面对有人主动不遵守或者脱离时,群体的稳定感会被动摇甚至打破,暗示着规则重建的可能性。比如政权更迭、革命、战争。
有时候,不遵守规范的“异类”让人不安的原因还在于,他们的行为触及了他人内心深处的自由渴望。看到有人敢于出格,其他人可能会感到自己被约束和被压抑的自由需求被唤起,但又无法真正实现。这种“被唤醒却无法实现”的自由渴望,可能会让他们对那些出格的人产生一种潜意识的不满或嫉妒。
人类的惰性导致当他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时,不主动追问深层原因,比如,没有想过为了什么而上学、结婚、生子。只是看到别人都这么做,就跟着做,如果不跟着做,就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要怎么度过。而劳动异化、剥削在资本体系下的结构性问题,很少被主动拿来反思,即便它有明显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。
总结
人想要自动被告知和接受什么是正常人的活法,然而,他们也想探索在这个框架内的轻微组合变化,甚至轻微擦边的刺激和愉悦,但是总体上,行为和思想不会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和超然。除非他不再是人(可能的变异或者突变,或者宇宙存在位置中的动摇和转变)。
DAPHNETXG
2024.10.31 1:36am